學校首頁|English

教學研究

您的當前位置: 首頁 > 教學工作 > 教學研究 > 正文

踐行手機入袋,專注課堂學習

發布人:日期:2017-03-13 08:58:17浏覽數:

踐行手機入袋,專注課堂學習

——管理學院營造良好課堂教學氛圍

當前,大學生在課堂中非教學原因使用手機的現象日益嚴重,已經成為一個全國性的問題,導緻一系列不良後果:本應集中精力學習的時間段,被無節制地使用手機切得支離破碎;學生專注力下降,學習效果下降;課堂中本應該存在的教學互動急劇減少,學生課堂參與度下降;形成破窗效應,少數人使用手機未被制止,被其他人效仿;使用移動端的社交工具,導緻其他同學被動分散精力;課程學習過程的缺失,導緻課程的期末考試存在投機心理、甚至舞弊的動機或行為,導緻學習氛圍與考試風氣的不良循環……最嚴重的後果是,課堂中的“手機控”現象,在本應該是人生學問、品性培養與養成的大學學習的重要階段,使得我們年輕人在不經意間感染了“不自律”的習氣。

針對課堂中“手機控”現象的蔓延,管理學院決定以此為突破口,通過學生的養成教育、自律行為,來培養學院優良的學習風氣。在寒假期間,學院統一采購與安裝了教室手機收納袋,在新學期開學前,由學生會、班級組織班會,在班會上引起共鳴,鼓勵同學們一起共同簽訂“課堂手機入袋公約”,統一同學們的思想與認識;在學院教師大會上,宣布從新學期第一節課開始,老師們需要在課程的第一節課,宣布本門課程的課堂紀律,鼓勵老師們在平時成績的考核中,執行手機入袋紀律:上課前關機、入袋。同時,學院出台了全院性的“會議、課堂手機管理制度”,在全院各種會議中,執行手機入袋的會風,鼓勵老師們率先垂範,以身作則;并且在學院的教學巡查中,将手機入袋管理較好的班級名稱、任課老師、輔導員等信息在合适的場合公布表揚,鼓勵全體師生持續保持優良的作風與學風。針對師生需要掌握時間進度的需求,學院還在每個教室統一配備了挂鐘,解除了老師們的後顧之憂。

通過三周的試運行,目前,管理學院各班級、各門課程的課堂教學秩序明顯好轉,也得到了全體師生的理解與支持。在前三周的教學巡查中,我們發現,在擺托“手機控”以後,同學們的精神狀态明顯不一樣,容易跟上老師的教學進度與節奏,在課堂上比以前明顯多了一些互動與交流,課堂氛圍明顯活躍。例如,李覺老師認為:“作為一個老師,在課堂中同學們的手機被管住以後,幸福感明顯提升,因為同學們又回來了,同學們愛聽、愛思考、有互動,才會激發老師們更多的潛能與學問。”吳升老師更為直接,他認為,“通過手機入袋管理後,課堂變為了純粹的學習場所,可以避免學生被其他事物打擾,甚至還可以通過目測手機袋中的手機,來進行考勤,可以大大節約常規點到、記考勤的時間,提升課堂效率,一舉數得。” 輔導員皮彬霞老師則談到,“現在找學生,上課時間不用在群中發通知、信息了,因為沒有人看得到,下課後才能處理學生事務。”

班委會也起到了課前提醒關機、課後提醒取機的義務,協助老師管好課堂中的手機。同學們似乎也越來越習慣上課不用手機,部分同學甚至調侃說:“突然發現,離開手機,地球照樣轉,手機在課堂中也沒有想像中的重要,一些社交平台的信息、通知、新聞,沒有第一時間看到,好像也沒有什麼關系。”有些同學說:“其實大家在課堂中都不用,我也能做到不用手機,風氣與氛圍真是我們自己創造的。”

朱熹曰:不奮發,則心日頹靡;不檢束,則心日恣肆。因此,在大學教育階段,以“自律”為基礎,形成我們年輕人的品性慣性,是我們大學培育人才的重要目标之一。潤物細無聲,細節體關懷——努力踐行“讓學生真正學到東西”,管理學院一直銘記,并在關鍵的環節,采取了有效的措施,相信會得到全體師生的持續理解與支持,為管理學院優良學風的培養打下紮實的基礎。

                       

易想和老師的課堂(35人全部手機入袋)

陳勝科老師的課堂(44人全部手機入袋)

吳升老師的課堂(42人全部手機入袋)

                                              管理學院

                                          2017310

上一條:關于開展2017年度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申報和已立項項目中期檢查與結題驗收工作的通知

下一條:2016年度教師發表教學研究論文情況一覽

【關閉】